您的足迹:首页 > 语言程序 >Linux 内存寻址之分段机制

Linux 内存寻址之分段机制

前言

最近在学习Linux内核,读到《深入理解Linux内核》的内存寻址一章。原本以为自己对分段分页机制已经理解了,结果发现其实是一知半解。于是,查找了很多资料,最终理顺了内存寻址的知识。现在把我的理解记录下来,希望对内核学习者有一定帮助,也希望大家指出错误之处。

分段到底是怎么回事?

相信学过操作系统课程的人都知道分段分页,但是奇怪的是书上基本没提分段分页是怎么产生的,这就导致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。下面我们先扒一下分段机制产生的历史。

实模式的诞生(16位处理器及寻址)

在8086处理器诞生之前,内存寻址方式就是直接访问物理地址。8086处理器为了寻址1M的内存空间,把地址总线扩展到了20位。但是,一个尴尬的问题出现了,ALU的宽度只有16位,也就是说,ALU不能计算20位的地址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分段机制被引入,登上了历史舞台。

为了支持分段,8086处理器设置了四个段寄存器:CS, DS, SS, ES.每个段寄存器都是16位的,同时访问内存的指令中的地址也是16位的。但是,在送入地址总线之前,CPU先把它与某个段寄存器内的值相加。这里要注意:段寄存器的值对应于20位地址总线的中的高16位,所以相加时实际上是16位内存地址(即段内偏移值)的高12位与段寄存器中的16位相加,而低4位保留不变,这样就形成一个20位的实际地址,也就实现了从16位内存地址到20位实际地址的转换,或者叫“映射”。

上面关于分段机制计算内存地址的描述比较难理解,画了一个图帮助理解

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

路人甲 表情
Ctrl+Enter快速提交

网友评论(0)

关于我们 - 联系我们 - 留言反馈

站内所有资源仅供学习与参考,请勿用于商业用途,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!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。如果本站部分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您告知,站长会立即处理。

Powered by emlog

京ICP备15021761号-1

sitemap